当前位置 > 首页 >

青电入河南 青豫直流 升级版特高压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

青电入河南 青豫直流 升级版特高压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

标签: 青豫直流 河南新能源 国家电网

2020年年末,±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全面竣工投运。1月2日,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特高压部主任李应文说,2020年7月,“青豫直流”工程双极低端先行启动送电,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亿千瓦时的青海“绿电”沿着这条空中走廊,从青海来到河南,汇入河南电网,流向工厂、企业和千家万户。

一头连着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一头通向经济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的中部,这是世界上首个专门为输送清洁能源而建设的特高压工程。鲜为人知的是,这条“西电东送”大动脉的建设过程,也处处体现“绿色”理念。

绿色能源绿色建

绿色防尘网、灰色石子路、蓝色降尘机、银色设备、红色围栏……记者曾在“青豫直流”工程建设期走进位于上蔡县蔡沟镇的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瞬间就被眼前五彩斑斓的景象所吸引。物料区、施工区、生活区整齐有序,物件众多但摆放规矩,施工繁忙而井井有条。

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样板工程”,省电力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施工要求,贯彻环保理念,健全管理体系,注重施工细节,有效利用科技,实现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建设“土方零平衡、水土零流失、环境零污染”目标,为清洁能源输送提供“绿色”护航。

以选址为例,“青豫直流”工程首次采用“换流站+变电站”两站合并设计的方案,真正意义上实现同期同址合建,不设围墙,同一个建管单位,后期统一调度、运维,共用进站道路、站前区、综合楼、主控楼、消防与生活生产水源等。经计算,合建比常规分建节约临建占地面积约26亩、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环保效果。

施工人员随手捡起地面上的各种包装和废弃焊条,并分类归存。“每天仅焊条就可回收100余根,螺丝、螺帽等就更多了。通过宣传教育,大家都树立环保意识,积少成多,就能为工程节约大量成本。”现场电气工程副经理陈维慎说。

照明装LED灯和太阳能灯、洁具用复合材料代替实木,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环保理念融入所有施工细节。“这里的防噪要求严过国家标准,电气安装阶段昼间不超68分贝、夜间不超48分贝,还没菜市场的噪音大。”“青豫直流”工程项目常务副经理周亚辉说。

通过不断探索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该项目为今后开展绿色工程建设、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能源开发重大创新

据了解,“青豫直流”工程是继±800千伏天中特高压直流工程后,在河南落地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通道。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该工程额定输送功率800万千瓦,年输送清洁电能400亿千瓦时,约占我省年用电量的12%。

“青豫直流”工程送端连接青海新能源基地和西北电网,受端连接河南负荷中心和华中电网,与驻马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合址建设。该工程是我国发展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次重大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电的安全可靠性和标准化水平。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建设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样板工程,“青豫直流”工程建设面临多项技术难题,承担多项攻坚任务,极具挑战性。工程全面采用了“升级版”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成套方案、工程设计、设备研制、工程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优化,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并且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

省电力公司大力推广应用“5G+特高压”项目,提升建设、运维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在豫南换流变电站,部署建设3台5G宏基站及5G室内分布设施,实现站内5G信号全覆盖;在“5G+AI+云”技术和无人机、5G个人终端等设备的支撑下,建设进度、物资管理等实现数字化,如5G鹰眼可用于作业现场精细化安全管控,5G+AR远程辅助系统可用于设备检修的远程专家会诊。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高度融合,让该站成为“智慧工地2.0时代”的实践者,为高质量绿色工程建设添砖加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据介绍,我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明确了我国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特高压无疑将在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青豫直流”工程为例,投运后每年可减少受端燃煤消耗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这在促进西北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提高当地电力外送能力的基础上,将有效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对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